脸上长斑 中医调理还是激光治疗?

▼
医生:需辨证论治,尤其是黄褐斑
对于许多人来说,脸上长斑是一件令人不舒服的事情,爱美人士更是急于寻求“对策”。那些“碍眼”的斑,该中医调理还是激光治疗呢?潮医智库专家、主任医师、汕头市中医医院皮肤科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龙岗)医院皮肤科主任林欢儿及汕头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谭红雁为大家讲讲“斑的那些事”——
据专家介绍,色斑的常见类型包括黄褐斑、雀斑、老年斑、褐青色痣以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斑,等等。其中,黄褐斑多为淡褐色、黄褐色,常发于18-45岁女性,对称分布于面部,怀孕、化妆品、遗传、肝脏疾病及紫外线等诱导患者发病。雀斑多见于鼻部和两颧部,呈针尖至米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斑点,多散在对称分布,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日晒后会诱发和加重。老年斑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因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常见于面部、躯干和手背,其发病主要与日晒、慢性炎症刺激等相关。褐青色痣好发于颧部、颞部,少数可见于眼睑、鼻翼部,为圆形、椭圆形或不正形,边界比较清楚的孤立不融合的灰褐色、黑灰色或黑褐色斑点。而炎症后色素沉着斑则是由于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后继发色素沉着而形成,一般局限于皮肤炎症部位,界限清楚。
色斑如何治疗?医生表示,大部分的色斑都可以通过激光来治疗,并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皮秒”就是治疗褐青色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黄褐斑,医生认为还是应当以中医调理为主,因为黄褐斑虽然长在脸上,但它的形成是与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多由肝郁、肾虚、脾虚等引起,治疗时需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同时需要患者耐心坚持,积极配合。
黄褐斑需辨证论治,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将黄褐斑分为四个证型:
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为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其适用的中成药为逍遥丸、加味逍遥丸,可疏肝理气,养血调经。可通过穴位保健,如膻中穴,它是八会穴之气会,能宽胸理气,舒畅情志。推荐茶饮为玫瑰花茶、茉莉花茶。
脾虚湿蕴型 临床表现为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大便溏薄。适用中成药为参苓白术散、归脾丸,可健脾益气,祛湿消斑。保健穴位为中脘穴,它是胃的募穴,能和胃健脾,消食化积,调节脾胃功能,有助于运化水湿。推荐茶饮是茯苓薏仁茶、陈皮茶。
肝肾不足型 临床表现为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适用中成药为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可滋补肝肾。保健穴位为太溪穴,它是肾经的原穴,可滋阴益肾,调节肾脏的阴阳平衡。推荐枸杞菊花茶、桑葚茶等茶饮。
气滞血瘀型 临床表现为斑色紫褐,边界清楚,伴有面色晦暗,口唇暗淡,月经色暗有块。适用中成药为血府逐瘀胶囊、桃红四物汤,可活血化瘀,通络消斑。保健穴位为合谷穴,它是大肠经的原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促进面部气血运行,改善血瘀所致的面色问题。推荐茶饮为玫瑰花茶、桃花茶。
专家提醒,日常可从内调和外防两方面预防脸色暗黄长斑。内调就是规律作息,少熬夜;避免过度节食伤脾胃;调节心情、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而外防则是严格防晒(物理+化学防晒),减少色素沉着;慎用劣质化妆品,避免刺激皮肤。
发表日期:2025年06月26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