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以“生态绿”彰显“乡村美”

▼
龙湖区打造“四小园”微景观扮靓乡村和美景象

走进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村,一场“美丽蜕变”在这里悄然上演。经过村“两委”的精心规划及村民群众的通力合作,昔日房前屋后的荒废角落和闲置地块,摇身变成一处处花红柳绿、绿意盎然的“四小园”。这些星罗棋布的“微景观”与周边荷塘、农田形成了远近搭配的和谐生态景观,不时能见到村民们或在小花园前驻足欣赏,或在小菜园中收拾忙碌。全村生态颜值显著提升,村民更收获处处清爽,以打造微景观提升乡村颜值的热潮,正在龙湖各乡村蓬勃兴起。
回望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的历程,龙湖区“四小园”建设从无到有、由表及里,推动管养工作持续深化,正探索出一条官方带动、群众参与、多方合力的“四小园”工作路径,实现以“生态绿”彰显“乡村美”。
阶段来,龙湖区农业农村局坚持重谋划、善实践,推动“四小园”建设提质增效。一方面,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在省、市未出台农村“四小园”管养指引时,通过全面调研全区生态小板块建设情况,于去年一月率先出台《农村地区“四小园”创建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明确“官方引导、群众参与;尊重乡情、因地制宜”的创建原则,从建设标准、管护机制等方面作出规范。同时针对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及时配套制定《农村地区“四小园”美化提升工作指引》,从加强“四小园”边界美化、优化园内配套设施、日常管护三方面细化要求,明确“四小园”吊牌制度、灵活采取自管、网格化、第三方管理等模式,实现全区“四小园”一本账管理。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推动建设,通过打造区、街两级示范点强化引领,选定创建基础较好的鸥汀街道草池社区作为区级示范点,指导各街道选取1至2个村社作为街道级示范点,系统开展“建、管、带”全链条试点,努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在加快统筹谋划的同时,龙湖区农业农村局坚持重建设、善管养。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村社因地制宜编制“四小园”整体规划,统筹利用闲置宅基地及边角地布局建设,科学布设园内植物景观,在进村主路、绿地广场等区域增设乡土人文墙绘,以“生态绿”扮靓“乡村美”。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区“四小园”总量达884个(今年新增126个、提升235个),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管养超4500人次。区农业农村局还强化日常管养,落实街村“四小园”责任吊牌加挂,明确类型、模式及责任人,压实村社属地责任,依托网格化制度加密日常巡查;创新突破基层“大包大揽”旧模式,按“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原则,通过认种、认养、认管等渠道激发多元参与,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绿美行动主力,“四小园”正成为龙湖乡村“微治理”的鲜活注脚。
今年1月份,龙湖区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龙湖区农村地区“四小园”管养品质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引导街村将“四小园”品质提升纳入绿美乡村生态建设工作中通盘考虑,抓紧对现有“四小园”实施补绿增绿工程,并做好边界围护,利用边角地新建“四小园”消除绿化空白点。在此过程中,各街村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发动企业、爱心人士认捐建设管养资金,联动“美丽庭院”创建,发挥三八红旗手、“三有”老年妇女等女性群体优势,丰富植物种类与景观层次。同步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清理“四小园”周边环境及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凝聚环境品质提升的工作合力,有力助推农村地区人居环境优化提升。
接下来,龙湖区农业农村局将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继续牵头各街道持续做好“四小园”建设工作,优化“四小园”管养模式,将“四小园”管养作为长期项目运作,探索联合辖区学校、企业、志愿者等各方群体带动村民开展各类喜闻乐见、形式新颖的管养活动,以实际行动维护好方寸之绿,点靓乡村人居环境颜值。
发表日期:2025年07月24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