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成绩单”背后的故事

——广以毕业生畅谈在校学习生活成长经历

亮丽“成绩单”背后的故事 汕头市 图1张

  近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毕业典礼在鲜花和掌声中降下帷幕,毕业生们在理工科研究型中外合作大学里学有所成,纷纷收到一张张亮丽的“成绩单”,他们将从广以出发,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天地探索未知。记者获悉,在出国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有95.3%拿到世界排名前一百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为了解亮丽“成绩单背后故事,记者走访了他们,让他们谈谈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感受。

  敢想敢做 勇攀斯坦福之巅

  “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圆梦斯坦福!”广以2023年本科毕业生黎依彤收到世界顶级学府斯坦福大学直博全额奖学金的录取通知书,激动得难以言喻,“圆梦的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梦”。

  黎依彤来自广东阳江,是广以2019级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四年前,她对科研强劲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早有耳闻,当得知它的中国校区就是广以时,立刻决定报考。

  “一来到广以,我就觉得这个平台肯定是国内其他本科院校都很难有的,自己能得到很多资源,下决心要利用好在广以的机会。”她表示,广以非常鼓励科研,理工科课程也很“硬核”,不管未来打算做什么,在这里打下的基础都足够扎实。

  依彤坦言,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是很好,深知必须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迎头赶上。“我在预备学期挂过科,也焦虑过。不过广以的学习氛围很好,只要你肯学,老师们都非常乐意帮助学生。”她表示,奋起直追虽然不易,但付出努力后的结果令人欣喜。

  本科期间,黎依彤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敢想敢做的“虎刺怕”精神在这个女孩身上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她的独立科研“初尝试”始于大三。“我的家乡阳江靠海,赤潮现象时有发生,我一直想研究这个方向,为改善家乡环境出力。”她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计划,与教授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广以的老师尽己所能给我们提供科研机会,让我能心无旁骛专注其中,敢于试错,不怕失败。”

  黎依彤父母从小鼓励她要敢于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开放包容的家庭教育深刻影响着她,这与广以提倡创新与质疑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共同在依彤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主动争取的行动力、勤学善思的学习力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帮助她成为广以建校以来第一位获得斯坦福大学直博全奖录取的学生。

  青春拼搏 本科发表SCI论文

  陈林泓是一位汕头“孥囝”,是广以20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高中毕业于汕头华侨中学。经过在广以六年的学习生活,陈林泓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直博全奖录取,同时,两所顶尖大学均为陈林泓颁发了全额奖学金,高度认可他在广以期间出色的学业和科研表现。

  “我能被世界顶尖大学直博录取,也和源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术基因密不可分。”回看当初选择广以的心路历程,陈林泓认为,广以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办学质量一致,大部分老师由以色列理工学院直接派遣,教育模式、教学系统和教学质量都非常好,受到全世界各大院校的认可。

  2017年盛夏,广以迎来第一届本科新生,陈林泓以第一名成绩入读。比起传统大学,陈林泓更想到广以这所新开设的中外合办高校“拼一把”。进入广以后,全英的教学语言、自由的学术氛围、创新的教学模式给陈林泓带来很大的冲击,也让他对学习有了全新的体会。他十分珍惜在广以学习的每分每秒,像“海绵吸水”一样,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大量吸收知识。

  大二期间,陈林泓凭借出色的课堂表现和优异的课程成绩脱颖而出,获得教授邀请参与科研项目和前往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学习的机会。随后,陈林泓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物理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成为首位以第一作者身份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广以学子。

  2020年,广以开设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并面向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供修读以色列理工学院双学位的机会。陈林泓毫不犹豫地报名,修读了以色列理工学院双学位,在繁忙的材料专业课程之外,坚持“挤时间”修读数学专业。

  “修双学位意味着双倍的付出和成倍的压力,而研究前沿科学、融合交叉学科、鼓励自由探索、允许多元选择,这正是广以这所高质量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特色道路。”陈林泓说,广以允许本科学生在6年内完成学业的“弹性学制”让他很快放下心来。即将毕业时,陈林泓选择留校担任科研助理,夯实科研基础,同时为申请直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今,懵懂的追光少年即将前往更高的学术殿堂,以青春续写热血理想。

  突破自我 成为“全能选手”

  今年四月,广以201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生杨沐收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发来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当时他恰好在旅行途中。今年九月,他将前往瑞士继续材料科学领域的深造。四年来,杨沐不断突破自我,成为积极活跃于学术交流、活动主持、话剧表演舞台上的“全能选手”。未来,他将沐光而行,坚定追逐心之所向。

  在预备学期第一节英语课,回答问题时他紧张到对着女老师回答“Yes, sir”,非常尴尬,也很担心老师不高兴。当时,英语课老师Connie假装很生气,举着书笑着追着他跑,一下子化解了困窘,打开了他摆脱拘谨的第一道锁。

  杨沐曾和老师讨论问题直到凌晨一点,感受过和课题组的师长们畅所欲言的自在……广以师生关系之密切、学术氛围之开放,学习体验与传统教学很不一样。“虽然上大学并没有变得轻松,但学的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很有动力。”杨沐表示,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本科阶段,杨沐加入了材料系副教授Aleks的课题组,大部分时间要学习仪器的使用。Aleks非常细心,她一步一步教,先给大家示范一两遍,在旁边看着同学们做,引导他们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提问对我来说便成了常态,越问越自信,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在广以这所与世界接轨的大学中,同学们能享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我们课题组需要做离子束分析,于是教授给我们提供了到法国索邦大学交换学习和实验的机会。这趟出行不仅带回了实验数据,还让我有机会和那边的教授交流学习,非常难能可贵。”

  潜移默化 融入国际化课堂

  徐昊天来自河北衡水,作为广以2023届毕业生中首批收获offer的学生之一,他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自己在广以校园的本科生涯画上圆满的句点。

  “我在广以的第一个挑战是克服惰性。与高中不同的自由学习氛围让我一度松懈,在大一、大二甚至陷入连续挂科的窘境。”徐昊天说,在迷茫时刻,他主动反思,也幸运地遇到了热心支持的老师、慷慨帮助的师兄、互相激励的同学。得益于良师益友,他开始悄然改变,调整健康作息、卸载电脑游戏,将全身心投入课业学习,成绩一路进步。

  徐昊天感慨,在广以的经历让他实现蜕变——不再为考试而学,而是为热爱而学。他表示,广以对每个学子在学业上从严要求,又十分包容地让每个学子进行多种尝试、自主发挥,在学术大咖的带领下寻找对科研的热情,不断突破个人的上限,实现“让兴趣成为真正的老师”。

  初入大学时,徐昊天未敢设想四年后的自己能够在广以实现自己的出国深造理想,真正走向广阔天地。“我的最大改变就是英语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广以四年的潜移默化中,徐昊天从“哑巴英语”“最害怕上英语课”到自如地融入国际化的课堂。

作者:陈文惠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1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