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 绘就丰收美景

▼
科技赋能春耕生产,我市力争4月中旬全面完成早稻插秧

春回大地,在潮阳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的稻田里,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跃然眼前,无人插秧机穿梭插秧,秧苗排列整齐划一,无人植保飞机旋飞田头匀速施肥,自动气象站监测收集温度、湿度、风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好时节,我市各地抢抓农时整地插秧,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农业新质生产力迸发新活力。目前,全市插秧进度已超8成,力争于4月中旬全面完成早稻插秧任务,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根基。
科技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省委、省官方及市委、市官方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汕头市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和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
田间地头,绿意盎然,机声隆隆,“科技赋能春耕,让农业生产省时增效。”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笑着告诉记者。“科技范”让农业生产得以飞速发展,提质增效,水稻耕种渐渐告别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工作业模式。“像4轴无人机来回飞翔穿梭,替代人工洒施化肥、喷施农药,相较传统手工施肥,效率提高约20倍,每天能为500亩稻田施肥。仅需1人远程操控的无人高速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插秧约30亩,相当于30个人的工作量。”马学杰介绍说。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智慧农业
当前,我市各地农户正抢抓农时,推广良种良法,加快春耕生产进度,确保粮食稳产增效。
“我们向科技要人力,走科技赋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马学杰指着田地里绿油油长势良好的“荷香稻-桃湘优188”、“昌两优135”等良种秧苗说。他告诉记者,合作社以规模化粮食生产为主业,集中力量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耕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加工”一条龙作业这一发展思路。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共300多台(套),其中有大中型拖拉机18台,谷物烘干机41台,高速插秧机18台,日加工稻谷100吨大米加工线1条以及无人植保飞机等配套高科技农用工具一大批,辐射潮阳、潮南种粮户2600多户,覆盖耕地2万多亩,构筑起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平台,搭建助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桥梁纽带,勇担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们种粮户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备受鼓舞,更是坚定了发展‘智慧’农业的信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市场需求,选育良种适应市场需求,采取适应沿海地区的种植方式。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做大做强现代农业。”马学杰说道。
在全市春耕生产有序推进的同时,市农业农村局也同步开展强农助农行动,派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地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护航春耕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发表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